鄉鎮脫貧工作匯報
駐村干部及相關包保責任人要對精準扶貧戶進行大回訪,精準掌握扶貧戶的情況,精準統計扶貧戶項目落實情況、享受的農低保、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助、冬春救助、醫療救助、子女入學補助等以及實施幫扶以來的變化情況。下面的是云范文分享的與鄉鎮脫貧工作匯報有關的文章,歡迎繼續訪問應屆畢業生公文網!
鄉鎮脫貧工作匯報1
今年以來,我鎮以縣精準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為契機,鼓足干勁,再添措施,與駐村工作隊一道實地調研,找準路子。狠抓工作落實。
一是明晰責任。1.成立了精準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長吳文斌擔任,副組長由副鎮長徐兵團擔任,由2名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工作落實,各項規章全部已上墻。2.先后12次召開鎮村干部會議,安排部署精準扶貧工作,制定了《長寧鎮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與各村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明確了近幾年脫貧攻堅規劃。3.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新進行了核查確認,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明白卡全部填寫發放到戶。4.對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并落實到每個貧困戶,制定了詳細的脫貧計劃,明確了幫扶責任人,并上墻進行了公示。5.明確了2016年財政扶貧資金產業發展項目,及時進行了申報對接。
二是強化培訓。邀請縣農發辦、農林局、科協等專家對貧困戶進行教育培訓,加強技術指導,實現思想脫貧、致富脫貧。同時加大與市直幫扶部門、縣級包扶單位、縣農發辦聯系,爭資金跑項目,明確定位,帶領貧困戶增收致富。
三是抓產業促發展。繼續以產業扶持為引領,在種植業方面,確立了以黃桃為主的產業發展方向,在焦胡等7村發展黃桃800余畝。新栽獼猴桃280畝。發展林下養殖肉雞3萬只。鎮西村為貧困戶每戶發放4只奶山羊。東坡村種植黑枸杞10畝。
四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崗子、焦胡、鎮北總投資40萬元,硬化街道共計1000米。
存在問題:一是非重點村缺少幫扶資金,群眾發展產業積極性不高;二是缺少技術方面的指導。
鄉鎮脫貧工作匯報2
郚山鎮2016年年初有貧困戶259戶、478人,無勞動能力163戶、245人,有勞動能力的96戶、233人。今年來,我鎮通過有針對性的分類實施脫貧措施,共有北張、張家溝、有子溝、西官莊、杜家莊、馬家旺等6個省定貧困村脫貧,實現脫貧188戶、359人(含去世17人,其中獨立戶3戶3人),新增貧困人口4戶、10人,目前全鎮尚有墨黑、石河、泥溝、曹家峪等4個扶貧重點村,75戶、129名貧困人口。
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實現了貧困村、貧困戶的長期穩定增收。
一是光伏產業扶貧。今年鎮上牽頭成立了富農光伏發電有限公司,通過“黨支部+貧困戶+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利用上級專項扶貧資金和包靠部門扶持資金216萬元在鎮政府、社區、學校、衛生院等公共場所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263.12KW,8月底并網發電至今,日均發電1300余度,已累計發電11.5萬度,實現收益12.7萬元,整年度可實現收益48萬元左右,墨黑、西官莊、馬家旺、泥溝、曹家峪、張家溝、石河、杜家莊等8個省定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小洼村的156名貧困群眾年人均增加收益2000元。
二是大棚、林果等高效農業扶貧。結合市委品牌農業“164”計劃和農業結構“五調”要求,在全鎮規劃了30個農業休閑莊園、12個農業示范園區,將省定貧困村的林果、大棚產業發展納入全鎮農業結構調整規劃,其中,有子溝已建成冬暖式大棚4個、春暖式大棚25個,新建6個冬暖式大棚即將完工;張家溝建設冬暖式大棚26個;泥溝“特色種養加項目”建設冬暖式大棚6個;西官莊村建設春暖式大棚23個,全鎮貧困村已建、在建大棚90個,通過對外發包實現貧困戶增收500-1000元。馬家旺村利用扶貧資金整理荒山未利用地300畝,建立土地專業合作社,統一購置、栽植核桃苗,其中100畝承包給大戶種植,本村18名貧困群眾年可增加收益300元左右。剩余土地及核桃苗無償分配給貧困戶,進入盛果期后預計每畝每年可增加貧困戶收入3000元左右。
三是勞務輸出扶貧。成立勞務輸出辦公室,對接企業和光伏、瓜菜大棚、農業休閑莊園用工需求,今年幫助13名貧困群眾到金鴻、沃華、天恩光伏等企業打工,人均增收1.5萬元;幫助20余名貧困群眾到瓜菜大棚、莊園務工,人均增收3000元。鎮區保潔、社區環衛等公益性崗位吸納貧困群眾就業3人,每月工資700元,每人每年增收8400元。建立了紅梅家政服務公司郚山分校,對280余名農村家庭婦女(貧困群眾17人)進行家政業務培訓,目前已實現就業30余人,月工資5000元左右。
四是其他扶貧模式。教育扶貧:募集社會資金、物品共計14萬余元,救助貧困大中小學生127人次。同時,鎮財政拿出20萬元設立了貧困學生救助基金,今年利用救助基金6.9萬元,定向解決了118名貧困中小學生就餐問題,小學生每天補貼5元、中學生每天補貼9元。旅游扶貧:石河村利用上級旅游扶貧資金10萬元打造葡萄廊架、垂釣等旅游項目,對發展農家樂的群眾給予補貼,帶動村集體和群眾增收。南官莊村利用上級部門扶持資金和山區綜合開發資金共300余萬元,打造鄉村旅游帶動群眾增收。危房改造:今年有14戶貧困戶列入危房改造項目,戶均可獲得上級補助1.6萬元。搬遷安置:今年通過實施店子、賈孟等4個村的棚戶區改造和范家溝、賀家溝、小郚山等村的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幫助24戶貧困戶戶均增加固定資產4萬元。雨露計劃:參與上級扶貧“雨露計劃”貧困人口1人,兩年內每年可獲扶持資金3000元,家庭戶人均增收1500元。贍養協議:幫扶關愛小組與村委一起協調貧困戶與子女簽訂贍養協議,子女每人每年孝敬父母600-1500元不等的贍養費,增加了年老體弱貧困群眾收入。
五是政策兜底。今年為3戶貧困戶新辦理了五保、7戶貧困戶新辦理了低保,目前,全鎮貧困戶中低保戶有116戶397人、五保戶11戶11人。按照現行保障政策,低保戶1口人年可獲得保障資金2160元、2口人年人均可獲得保障資金1980元,通過“扶貧產業分紅+政策兜底”即可順利實現脫貧目標。五保戶分散供養年人均可獲得保障資金4200元,直接實現脫貧。貧困人口中有14人享受殘疾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160元,人均每年1920元。另外,鎮財政每年拿出30萬元的專項幫扶資金,對病災戶進行定向幫扶,幫助解決醫療費用自負金額的一半,緩解看病就醫壓力,有效避免出現因病、因災致貧。
當前存在的問題:一是貧困群眾的思想還不夠解放,特別是對貸款發展致富產業方面有顧慮,不敢想不敢干;二是大部分貧困群眾都基本喪失勞動力或已無勞動能力,只能依靠政策兜底或產業收益分紅實現增收脫貧;三是部分村因資金受限,發展扶貧產業受制約。
下步打算:一是進一步加大扶貧產業的建設力度。在利用扶貧資金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基礎上,探索企業出資在保留特色村戶屋頂建設光伏項目、群眾參與分紅的方式促進群眾增收。同時,不斷加快大棚、林果等高效農業的建設發展力度,盡快實現穩定收益;二是進一步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廣泛通過勞務輸出、鄉村旅游、電商等模式多方式增加群眾收入來源,積少成多促進增收;三是進一步加大政策兜底力度。結合上級“兩線合一”政策,通過為貧困戶辦理低保、五保等政府兜底政策,將全鎮尚存的75戶、129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政府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