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防控簡報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簡報都不陌生吧,簡報的寫作既不同于文字作品,也不同于評論文章。那什么樣的簡報才具有啟發意義呢?下面是云范文收集整理的登革熱防控簡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登革熱防控簡報1
根據上級的相關精神,我校仍然高度重視登革熱防治工作,把滅蚊預防登革熱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更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室內外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清除積水和雜物。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體齊行動,靜化校園
在11月7日(星期五下午第二節課)我校進行全校大掃除,清理各室場,各班包干區的垃圾,雜物等。清掃溝渠積水,進一步靜化校園。
二、加強宣傳,讓學生、家長和社會一起進行滅蚊行動。
學校的`滅蚊預防登革熱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學生家庭、社區等。我校繼續利用家校通,宣傳單等形式向學生宣傳,讓學生意識到愛衛不僅在學校還得在家庭、在社會。并通過宣傳讓家長也意識到滅蚊預防登革熱工作的重要性。繼續讓家長也積極參與到滅蚊預防登革熱工作當中來。
三、統一行動,齊齊滅蚊
在11月7日下午放學后,我校在長莫村的大力支持下,村派出滅蚊小組到學校進行噴藥滅蚊行動。學校蚊蟲密度再繼續下降。
當前,我校蚊蟲密度雖然繼續下降,但在后續滅蚊的工作上還需繼續堅持下去,打好防登革熱這場硬仗
登革熱防控簡報2
到登革熱流行區旅游,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涂蚊蟲驅避藥物
房間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7~9時、16時到黃昏)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3~5天刷洗水缸、換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廢棄罐子等的積水
將水培植物換成土培,如無法換水建議向愛衛辦申請滅蚊緩釋劑,可15天至1個月滅殺蚊卵
發生登革熱暴發流行地區的居民,應主動配合入戶調查蚊媒密度
去登革熱高發國家旅游回來,出現發熱皮疹應盡快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以助診斷
登革熱防控簡報3
滅蚊、清除蚊蟲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預防登革熱傳播的.關鍵,
(一)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種閑置的可積水容器:如放在戶外、陽臺、天臺閑(廢)置的花盆、缸罐、輪胎、可積水垃圾等。
(二)室內種養的水生植物(如富貴竹、萬年青、佛手等)應每隔5-7天洗瓶換水、清洗根須。登革熱流行期間應避免種養水生植物,如必須種養則改為用泥、沙種養。
(三)保持室內外花盆托盤無積水,如有積水應隨時清理干凈。
(四)大搞室外環境衛生,疏通下水道,鏟除雜草,及時清除各種無用積水(如溝渠、天臺等地面積水),填塞竹節樹洞等。
(五)午睡或晚上休息應掛蚊帳,到公園、街邊等露天場所活動應注意采取防蚊措施,防止蚊蟲叮咬。
(六)一旦有上述發熱、疼痛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以免傳染給家人。
登革熱防控簡報4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并根據癥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
預防登革熱可以這樣做:
一、防治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伊蚊的生長周期約15日,分四個階段。其中,卵、幼蟲、蛹3各階段大約7—10天,一旦離開水,伊蚊的生命鏈被打破,無法繁殖后代。因此,清理戶內外積水、消除孳生地,是防蚊、滅蚊的重要環節。
1、定期清清洗富貴竹等陰生水樣植物的花瓶,每5—7天換水1次,并沖洗植物的根部。
2、飲用水缸或其他飲用水容器要加蓋每5—7天換水1次,不能定期換水的可放養食蚊魚等。水井要加蓋。
3、冰箱底部的水盤應每星期清理一次。
4、衛生間儲水桶、缸等每5—7天清理換水一次。
5、花盆底盆要保持干爽。
6、貯水的水桶、陶甕、排水槽等每5—7天清理換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暢通。
7、廢輪胎要存放在室內或避雨的場所,如果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嚴密遮蓋,不積雨水。必須時可用殺蟲劑噴殺成蚊,并在輪胎內施放馬拉硫磷、雙硫磷等殺幼劑。
8、竹籬笆竹節頂端、樹洞、竹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對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縫不再積水。
9、屋檐排水槽堵塞積水要定期疏通清理。
10、家禽、家畜與鳥類飲用水槽要每天清理。
11、清除周圍廢棄的`盆、罐、瓶等容器,暫時閑置未用的應當逐一翻轉倒放。
12、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
二、消滅成蚊。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并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份量。切勿向運行使用中的電器用品或有火焰地方直接使用殺蟲劑,以免發生爆炸。
三、個人防護
1、窗戶裝防蚊網,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其他防蚊設備。
2、避免于“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3、到登革熱流行區旅行或工作,應穿長袖上衣及長褲,并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噴蚊蟲驅避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