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實用范文 > 心得感受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時間:2025-03-28 11:47:44 心得感受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精選【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云范文為大家收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精選【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哲學教師喬斯坦賈德編著。是一本風靡世界的大師之作。這本書以信件的形式,由一個14歲女孩蘇菲的視角為起點,徐徐展開了記載有關思考和哲學的輪廓的畫卷。從信箱里的第一封神秘來信開始,由最基本的“你是誰?“”世界由何而來?“到有關與各個哲學家的.思想流派,神話故事以及文學藝術,乃至各種自然科學。在不斷的了解,學習與思考中,我們對哲學有了一定的認識。跟隨著蘇菲和艾伯特的腳步,我們也展開了這場有關哲學的游歷。艾伯特的語言生動形象,在引發蘇菲興趣的同時也使讀者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

  笛卡爾曾經說過“我思故我在?!吧倥K菲正是通過對事物不斷的思考感知到了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生命是如此的美麗,又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假如我們停止了思考,也就不能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世界太大,而我太小,也許我無法以自己渺小的生命丈量宇宙的寬度??晌蚁嘈牛@本書將會喚起每個人對于探索生命和宇宙的熱忱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好奇與關懷。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讓我初步了解了哲學。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

  書的內容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

  《蘇菲的世界》既是小說又是哲學史,因此哲學是其貫穿始終的主題也就不奇怪了。哲學并非以那種無事可做的人進行深奧思考的面目出現,而是作為與生活相統一的事物而出現。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著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這不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說結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局。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推薦大家去看一看。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3

  假期,老師推薦了一些書,它是我選擇的其中一本。一看書名,大家可能以為它是一本故事書或傳記。不,它是一本哲學書。自然,它的作者是一名哲學家,哲學家寫哲學書不足為奇。剛開始,我也是這個想法,翻開后,我有了不同的感受。

  主人公是14歲的少女蘇菲,她不斷的接到一個哲學家的神秘來信,把她的思想與生活徹底擾亂。隨著哲學學習的深入,蘇菲開始思索,開始解開一個個謎團,最終成功解開謎團并使用哲學來生活。

  這時候,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哲學書,它更是寫出意味少女的成長之書,揭示出了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注與好奇,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作者用的這個書名不僅僅是寫主人公蘇菲,而是所有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個哲學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想于成長的世界。這個世界,可以把主人公換成所有人,這個世界,更可以迷上我們所有人。

  這應該是為什么它的銷量超過4500萬,且翻譯過64種語言的原因—因為它可以針對任何人,任何事,且全世界人都需要自己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4

  最近,在老師的推薦下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它是一本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哲學書,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該書講述的是一名15歲的小姑娘蘇菲,她生活在挪威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著普通的快樂生活,可自從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作者借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

  書中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心中的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深深的吸引了她。從此,在神秘的艾伯特老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這門課程,開始思索大哲學家們思索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這位老師不斷送來的信,讓世界謎團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企圖用自己的常識與悟性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比這更怪異。

  我們沿著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秘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之高。但更令我們嘆為觀止的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

  《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通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

  平凡的鄉村生活是很多人的夢,故事中的女畫家也許是追著這個夢來的吧。她在這個世界上漂泊,走到何處就畫到何處。

  女畫家畫他們熟悉的一切,也是因為她的畫,大家才開始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美的'?!芭嫾沂莻€勤快人,不睡懶覺,每天一早就開始作畫?!彼秊榇謇锶俗鳟嫞瑸榇謇锏奈锸沧鳟?,每一筆都用心畫,畫出的東西好像有靈魂。臨走之前她給大家分享了她的夢,夢中自己在一大片蕎麥花中,沒有任何人,只有無盡的白。小扣子很仰慕這個女畫家,所以在她走后,央求母親也種了一片蕎麥,他在花前做著女畫家當時的夢,心里期盼著蕎麥花開放時女畫家能回來。

  女畫家也許是為了畫來的,也許是為了尋找那個夢來的,為了那個夢她不挑時節地來到這個村,沒有什么能阻擋她的夢想。小扣子一定看見了蕎麥花海中快樂的女畫家。鄉村生活就像是蕎麥花,是潔白的,白的神圣。她的夢與他的夢是不同的,他想和女畫家一樣,而她想再看一眼蕎麥花海,回到小時候的時光。也許她再也找不到記憶中的花海,但是心中只要有那一絲白,就會創造出美好的生活。

  美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體會美。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

  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以為這只是一本淺層次的童話故事——然而靜下心品讀完這本書后,才發現這遠不是我想象的那般,這似乎是一種關于生命的思考和關于哲學的體悟。

  主人公蘇菲,收到了一封不尋常的來信,改變了她的整個生活,一股關于哲學的神秘色彩也在此緩緩拉開。哲學是深奧的,一個個有關哲學的問題,看似空虛、空洞,讓人難以捉摸,但卻給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與思考?!澳闶钦l?”“世界從何而來?”這一個個看似荒誕可笑的言語,思考片刻,也會給人帶來無限的煩惱與困惑。沒有人能夠解釋明白“我是誰?”也沒有人可以說清楚世界、生命的起源,但這卻正是哲學的魅力所在,一切從無到有,一切都充滿了巧妙的辯證關系。

  在此,我也看到了那些關于神的傳說,那些遠古時期變幻莫測的.故事,那些為了哲學獻身而終日思考的哲學家?;蛟S,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哲學家——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提出自己內心的不同想法,敢于有自己獨到且獨特的見解。我們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哲學家,掌握自我的生活,獲得生命的奧秘。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7

  很棒的一本書。腦洞很大。

  看到最后感覺有點像盜夢空間的夢境一樣夢里還有一層夢,一夢套一夢。很有趣。

  蘇菲有些像楚門的世界里的楚門。只不過楚門是自己發現了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人為建造的假象,蘇菲則是在艾伯特的引導下發現了真相。楚門最后發現了真實世界的入口,面臨選擇一個真實的世界還是一個人為安排好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的問題。蘇菲在最后則是由艾伯特帶領著逃了出來。最后的結局應該也有暗示意義。

  可能作者認為也許我們所謂的真實世界是別人內心最深處的想象力。這又讓我想到了之前看的完美世界,一本玄幻小說。寫一個荒原里的少年,開掛一樣迅速成長,變強,稱霸一方天下,之后發現有另外一層天,少年進去,稱霸,繼續升天,大概有九層?最后沒有追完,感覺這劇情像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一樣。上不完的天?

  另外艾勃特應該就是這本書的實際作者吧。也許他最初的意圖只是寫一本淺顯易懂的哲學書給孩子看。畢竟哲學一向嚴肅無趣。

  總之,很值得一讀。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8

  這本書用一個故事的形式很有趣味性,來講了周學的變遷歷史,隨之而來的是一大串謎底,讓人越發得琢磨進去,更想了解到事情的原委。關于哲學的歷史,之前我讀過羅素的《西方哲學簡史》,對于大概的西方哲學的變遷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這本書,將羅素以后的東西都補充了過來了。但是對于。弗洛伊德 ,能否作為一個哲學家,我還是覺得有點異議的`,他,只是一個精神分析引論的心理學家,怎么能和哲學扯上關系?這點我感覺很不認同,但是這本書我是很推薦的。他深入淺出地講了從伊甸園到近代的哲學變化。

  不知道每個人,在夜晚抬頭仰望星星的時候,是否會想到,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這個世界會是怎么樣的?真的是我們感官所看到那個世界嗎?《蘇菲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我們要永遠保持著一顆好奇的心去探尋這個世界的真理,宇宙的未來總是要被我們探索的。讀完了這本書,你我別忘了仰望天空,因為還有很多未知領域等待你去探索!哲學也是如此,讀哲學就是讀世界!讓我們讀懂哲學,增添人生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

  如果我們從未生病,就不會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們從未嘗過饑餓的痛苦,我們在飽足時就不會感到愉悅。如果世上從未有過戰爭,我們就不會珍惜和平。如果沒有冬天,春天也不會來臨。

  好與壞、善與惡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壞善惡兩極之間沒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則世界將不再存在。

  誰有權利說別人相信的東西就是“迷信”呢?

  知道自己無知,也是一種知識。所見過最愚蠢的人,就是那些對某些自己一無所知的.事自信滿滿的人。

  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

  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害羞——或不害羞——最主要還是受到社會規范的制約所致。

  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男女之不同猶如植物與動物之不同。動物具有較多的男人性格,而植物則較具女人性格,因為女人的發展基本上是屬于靜態的。女人主要是透過生活(而非讀書)吸收思想,借此獲得某種教育。男人為了在社會上爭取一席之地,則必須勤練技能、苦心研讀。

  罪惡感一直停留在超我之中

  人的一生都充滿了欲望與罪惡感之間的沖突。

  如果某件事情與我無關,我就看不見它。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

  閱讀這本書純粹是偶然而不是必然。在讀之前,我并不確定自己能否真正地讀進去或者看完它,盡管它是一本暢銷書。因為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對于哲學這個詞,我的感覺是陌生并且遙遠的。

  “你是誰”,這是第一封神秘來信上的三個字。蘇菲收到信后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正在閱讀的我不禁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是的,我究竟是誰呢?

  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最起碼的,這是自我介紹時必須要回答的問題。然而靜下心來思考,答案很肯定,卻又似乎沒那么簡單。舉個例子,我是我,但如果我換了個名字,或著我的長相并不像現在這樣,那么我是不是就不是我了呢?人是不是真的`有靈魂,如果真是這樣,我只是存在于某一個身體里,其實靈魂與思想才是真正的我,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我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及其微小的一個星球,而我們都只是宇宙中非常渺小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存在。地球少了任何一個人,也不會停止轉動。那我該怎樣讓這個世界記住我,記住我是誰呢?

  我思考了很久,只能回答自己說:我就是現在的我。除此之外,我找不到其他詞語來解釋我到底是誰。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1

  書中講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了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就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么,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仿佛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并不混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

  我們也需要看一看這本書,學點經驗,也去一次驚險的冒險,為我們解開其他未解之謎!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作者用輕快而又有點沉重的手法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奇妙的哲學世界。

  《蘇菲的世界》講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了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向謎團一樣向她展開?!澳闶钦l”“世界從哪里來”,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然而,事實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離奇——自己居然是別人虛構的人物!

  “上帝是一個魔術師,地球只是被他從魔術帽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哲學家永遠站在白兔的細毛頂端,對萬物都有好奇心;而大多數成人都忙于生活瑣事,好奇心受到了壓抑,就陷進了兔子的皮毛深處?!卑卣f。沒錯,確實是這樣。如果十歲的小明和媽媽同時看到爸爸飛了起來,小明也許會叫:“媽媽你看,爸爸飛了起來!”而媽媽可能會尖叫一聲,把手中的瓶子摔在地上。為什么他們會有不同的反應?因為媽媽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而小明卻只是有些驚奇而已。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它展示了西方從古至今的文化、哲學,喚醒了每個人內心對生命的贊嘆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3

  哲學,這個名詞對于許多人來說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它雖然不是那么的淺顯易懂,但是它或許可以解答我們的所有疑問,使我們懂得真理。而這本《蘇菲的世界》像是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邀請我加入這場令人大飽眼福的哲學盛會,令我受益匪淺。

  故事講訴了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蘇菲,在她一天回家時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在這之后她不斷收到了很多類似的來信,蘇菲也開始思考自己以前從未思考過的問題,她在一位神秘人的指引下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笛卡爾再到薩特。有達芬奇的繪畫,有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有古登堡的印刷機,但隨著思考的深入,留下的就是更多的.心靈的震撼

  “馬為什么叫馬”,這些在我們看來是莫名其妙的問題在哲學家的眼中卻是天大的難題,曾經有人為了1加1為什么等于2而研究了十幾年,卻得不到他們應有的尊重,但到時那些毫無營養的文章現在卻奪人眼球。全世界有多少個人可以有毅力的去追求這些理所當然的問題的真理?又有誰為之付出幾十年的努力?

  所謂哲學,是追求真理,是讓我們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們獲得有用的智慧,而這些,坑定可以讓我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占得一席之地。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4

  這個假期我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我被書中蘇菲的經歷深深的吸引,那么多的問題、那么多的疑問、那么多的`奇妙神奇的事情,蘇菲的疑問似乎就是我的疑問,我真的想搞明白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帶著疑問和好奇,讀起了這本書。

  這是我看過的比較厚的一本書,也是我看的最入迷的一本書,每當我看起這本書,好像我自己就是蘇菲,我走進了蘇菲的世界,帶著那么多搞不懂的問題,認真的看了起來。

  最后我終于看完了這本書,但是那么多的問題好像還沒有搞明白,我不知道為什么把自己當成了蘇菲,我很想從書中找到答案,有答案嗎?你能告訴我嗎?…

  聽別人說,這是一本哲學的書,什么是“哲學”?我要去看第二遍,這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理解起來還是挺有難度的。一個個哲學問題再次把我也吸引了,想想我們何嘗不是也在心里問著同樣的問題,只是生活的磨礪早就忘了那一份的童心。這個假期能看這本書,讓我獲得了些啟發。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5

  中世紀有一句格言“我信,因為我荒謬?!?/p>

  意思是:正因為信仰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信仰是很重要的,無關于你信仰什么。對于西方國家來說,宗教信仰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就中國而言,由于歷史的發展,更關注的人文道德上的探討,我認為更多的是作為行為上的約束,是理性的,而不是無條件的相信。

  祁克果說:“如果我能客觀地抓住上帝,我就不會相信他了。但正因為我無法如此,所以我必須相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須事實緊握住客觀的不確定性,以便讓我即使在七萬寸深的海上,仍能保佑我的信心?!边@里讓我想到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特里斯科特,一個平凡的`證券經紀人,人界中年后卻無法拒絕內心靈魂的召喚,舍棄一切學習繪畫。用他的話說:“我必須畫畫,如同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對藝術的信仰,無關外界一切因素,無關物質,社會,一起禁錮靈魂的東西,一種內心本能的,原始的,甚至半人半獸的呼喚。即使拋棄一切也要去做到的,無條件的為了藝術而犧牲。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如此,因為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有如此強烈的天賦??墒?,信仰的缺失便是靈魂的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