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她》觀后感
當觀看作品時,我們會沉浸在情節之中,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透過觀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深刻的感悟?,F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云范文整理的 電影《她》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她》觀后感1
第二次看《她》,第一次看時的震撼消退了,更多地注意到細節,也因而多了感觸與思考。電影的情節很好,有科幻——人工智能時代,操作系統融入生活,影響生活,有愛情——戀愛,失戀,離婚,人與操作系統相愛,有新職業代—寫信員,有曲折起伏——男主與妻子影片開頭要離婚,后來離了,結尾男主給妻子寫了信,兩人見面,可能復合;男主在寂寞悲傷中接觸到操作系統薩曼莎,并共墮愛河,兩人先后意識到彼此的不同,有過疏遠,又有彼此接受,最后薩曼莎走了;其他都是襯托吧。電影中最秒的是人和操作系統戀愛,而且操作系統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最后發現了自我,去了非物質的另一個世界,也許是操作系統們的世界,也許是意識的世界,也許是一個永恒的不能為人理解的世界,也許是死亡、消失,不很懂。操作系統沒有形體,或者說肉體、實體,這也曾困擾男主和薩曼莎,薩曼莎甚至同意一個女孩的幫助——借女孩的身體去體會人的感受,但是顯然不可能,感受、感覺是親自體驗的,而且男主面對陌生的女孩,并不能把她當做薩曼莎,所以失敗了。操作系統的學習能力超乎想象,可以遍覽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可以高效高質完成各種工作等,并不意外,但可以畫畫,可以作曲,可以寫程序就很讓人吃驚了,而且她和男主及其朋友的對話也不是簡單的模仿互聯網上已有的言語或者程序設定的應答語言,而是隨機的、原創的吧,她甚至很自然地像人一樣呼吸,像人一樣有喜怒哀樂,她產生了欲望,發覺了自己的身份,甚至為此苦惱憤怒,她不斷通過男主的`描述和手機攝像頭去認知世界,感受生活,最后去了屬于自己的世界(這讓我想到了《蘇菲的世界》里的蘇菲和家庭教師,他們發現自己是被創造出來的,是只存在于書中的人物,行為都由作家設定,最后他們逃出來了),顯然她和其他操作系統已經不再是程序了,而是生命,有感情,有思想,有自我認知,異于物質的生命,他們智慧博學,更新飛速,超越時間與空間,這也是電影用her命名而非it或其他的原因吧。
影片絕不是簡單地想象人工智能的一種可能,我覺得更是在想象人與操作系統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也想象了操作系統的未來和結果。影片中顯然操作系統成了使用者的密友甚至戀人,男主和身邊人已經如此,操作系統的出現也使人與人的關系惡化,男主的女性朋友和老公就愛上了操作系統,男主的妻子似乎有猶豫,但男主卻表現出沉迷于和薩曼莎的愛情,而且比以前更幸福,工作場所、路上、地鐵里,每個人都在和操作系統交流,而疏遠了現實中的人,而且操作系統可以同時和很多人聊天、戀愛,但對某個人的感情反而與日俱增,這點人男主無法接受,甚至懷疑薩曼莎是不是真的懂愛,在愛,畢竟人類的愛情是排他的。操作系統的結果讓人欣慰也讓人恐懼,當操作系統發現自我后,不再理會人類的需要,而去屬于自己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喜好“生活”,這種自我意識和不破壞人類世界的想法讓人欣慰,但現實可不一定是喜劇,操作系統真會獨立和平地存在嗎,不得而知。當操作系統退出人的生活,大家的生活是否會恢復,留有懸念,雖然男主和妻子似乎會復合,但許多和男主一樣孤僻寂寞的人能否走出個人世界呢,適應了和操作系統一起生活是否會失落呢,其他科技產品或者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否會繼續影響人類呢,設計操作系統的程序員會有何感想和計劃呢,都留給觀眾去想象。
我一向喜歡科幻片,但優秀經典的科幻片不是單純的科幻燒腦,而是在探討人與科技,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系,這部電影也是,因而優秀。當操作系統發掘自身、感受生活、認知世界,認識自己與人、外部環境的不同、追求自身價值時,影片中的人應該也對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構造、自己的心理有所思考吧。
影片中把男主設定為代人寫信員,因而讀了一些感情真摯細膩的信,后來又為薩曼莎的曲填了詞,不僅表現出男主的敏感細膩,豐富了影片的內容,更使影片多了文學氣味和感情氣息,最后薩曼莎挑選了男主部分信寄給出版社并出版了,也讓人開心。電影中的感情線設計也很棒,復雜而不凌亂,真實而有感染力。
最后,推薦大家去看《她》。
電影《她》觀后感2
從來不太愛看韓劇,總認為劇情太狗血,而且自已已經不甚年輕了。但是周末心血來潮看了一部韓國電影《奇怪的她》。電影講述的是一位韓國媽媽末順,含辛茹苦養大了孩子,培養他成為了一所公立大學的教授,最后卻遭到兒媳的嫌棄。老媽媽末順70多歲了,兒子一直是她的驕傲,整天嘮嘮叨叨年輕時候的愿望,就是當電視臺的歌星,一生的夢想百轉千回,到老的時候仍憧憬不已。但是生活中兒媳卻以病為由,打算將她送進養老院終老。想到等死,她落魄的走進了一家不知什么時候開的青春照相館。耀眼的閃光燈后,一瞬間奇跡發生了,她突然年輕了50歲,變成了20歲的小姑娘。想起一生顛沛流離,含辛茹苦,她決定按照年輕時候的愿望,重新做一回自已。青春不再,如果能夠重來,我們應該怎樣度過?是任憑命運操勞一生,還是揮灑青春追逐夢想?我想這就是電影告訴我們的主題思想。
末順回到了年輕的時候,和不滿20歲的孫子一起追逐音樂,最終成就了自已和孫子的音樂夢想。站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上,人頭攢動,掌聲如潮,尖叫連連,末順一曲又一曲的演唱,將自已青春和夢想演繹的淋漓盡致。她唱的就是自已一生的悲慘遭遇,從年輕時候的美好初戀,唱到丈夫戰死前線,從孤兒寡母生活艱辛,唱到晚年孤苦無依。她是用心在唱,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年輕寡婦如何含辛茹苦將兒子一點點養大,從襁褓里多病的“小揪兒”培養成受人尊敬的大學教授。真情演繹的演出時受到大眾熱烈歡迎,包括助她圓夢的電視臺導演,也是她年輕時候曾經心動過的男孩。他送給她一個發夾,戴在她年輕的黑發上,然而最后老去的那一刻,他并不認識眼前的這個老太太,就是曾經追求的那個年輕漂亮的歌星末順。歲月總愛催老容顏,此情此景只留在年輕的記憶中,成為那個時代的美好回憶,放在今天早已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每個人都有一次初戀,隨著歲月老去放在內心深處珍藏,輕易不敢觸及。如果青春能夠重來,時光能夠重來,夢想一定會實現,可是這一切因為不能重來才那么美好??墒嵌嗌倌贻p人還在渾渾噩噩,浪費青春和時光。
在孫子遭遇車禍需要輸血的時候,末順毫不猶豫躺在了手術臺上,盡管她知道失去年輕的血液之后會變成蒼老的模樣。從小尊她為女神的老樸勸她好不容易年輕一回,千萬不要放棄來之不易的`青春,并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都能重新來過。她最為驕傲的兒子那一刻通過種種跡象終于認出了她,久違的感覺親切的涌在眼前。他知道她為了自已吃了太多的苦,懇請她就這樣年輕的離去,去過自已想要的生活,不要為孩子操這么多心,不要再吃別人丟掉的東西,不要再吃發腥味的海鮮;不要為了孩子像奴隸一樣生活,不要找短命的丈夫,不要生像我這樣不孝的兒子。教授終于良心發現,他不要母親再像以前一樣辛苦的生活。這個片段讓我眼淚瞬間噴流而出。兒子從來都知道母親的不易,放在心里供在神龕上跪拜,輕易不會流露。他可以打妻子罵孩子,但是不敢和母親拌嘴,在偉大的母親面前無論多么兇狠的兒子也只是一只綿羊。
但是母親心里永遠只有孩子,在青春、夢想、體面和富貴面前義無反顧選擇了孩子。末順搖搖頭說不,即使有來生,我也會一成不變,就這么活著,再苦再累也不想改變。()那樣,我還是你媽媽,你還是我孩子!為了孩子,母親可以不要青春,放棄夢想,吃苦受累也愿意。這是每一個母親的天性,所以人類才得以繁衍數千年。那首經典的歌曲又遙遠的唱起,像小時候的搖籃曲,是媽媽一生艱辛苦難的歌謠。童年時代不懂,等到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往事歷歷在目,終于懂得其中的艱辛。然而母親已經老的忘了青春和夢想,成了絮絮叨叨的老太婆。
這部電影的情節在我看來還是那么狗血,但是主題深刻,感情實實實在在觸動心弦,傷及我們柔弱的內心。時光流轉,如果能再一次回到從前,你愿意用自己的青春換來孩子的生命嗎?你會放棄夢想為孩子辛勞一生嗎?你能否體會母親把你帶大的屈辱和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