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產財務 > 資產評估報告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專利

時間:2023-04-22 08:11:41 資產評估報告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專利)

  導語:資產評估報告是接受委托的資產評估機構在完成評估項目后,向委托方出具的關于項目評估過程及其結果等基本情況的具有公證性的工作報告,是評估機構履行評估合同的成果,也是評估機構為資產評估項目承擔法律責任的證明文件。無形資產評估報告(專利)怎么寫?下面云范文為您推薦無形資產評估報告(專利)范文,歡迎閱讀!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專利)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專利)】

  項目名稱:

  項目持有人:

  評估報告提交日期:

  評估編制單位:

  一、評估目的

  為專利項目“ 立體五環紀念品”進行技術入股或技術轉讓、合作,提供價值參考依據。

  二、評估范圍和對象

  專利權方:

  專 利 號:

  主分類號:

  三、專利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立體五環紀念品,它包括筒體和底座,筒體由五個圓筒按照奧運五環標志穿插排列連接成立體五環形狀,底座呈橢圓形,底座上設有與筒體的五環形狀適配的凹槽,五環形狀的筒體嵌裝在橢圓形底座的凹槽內裝配成整體的立體五環紀念品。本實用新型的立體五環紀念品將奧運五環標志融入實物,集觀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能使廣大的普通人更加頻繁的接觸奧運標志,起到了宣傳奧運文化、弘揚奧運精神的積極作用。

  四、評估基準日

  本項目評估基準日是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資產評估中的一切取價標準均為評估基準日有效的價格標準,考慮評估基準日盡可能與本次評估目的的實現日接近,加快轉讓工作等因素,經協商,確定評估基準日為2005年11月29日,該評估基準日的評估結果能準確反映資產本身的價值。

  五、評估原則

  根據國家財政部有關法規,評估中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科學的原則及其他一般公允原則。

  (一)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在評估工作中,一切從實際出發,認真進行調查研究,采取符合實際的評估標準和方法,得出合理、可信、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

  (二)堅持獨立的原則:在評估工作中,排除一切干擾,確保資產評估資料和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三)堅持科學性的原則: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案,采用科學的評估程序和方法,依照財政部頒發的《資產評估報告基本內容與格式的暫行規定》和《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中的基本原理,指導評估操作,科學、合理地進行資產評定和估算。

  本次資產評估,我們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資產評估操作規范要求,嚴格遵循以上基本原則,對項目無形資產進行評估,維護資產相關各方合法權益。

  六、評估依據

  (一)主要依據

  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有關無形資產評估的相關法則;

  2.無形資產評估事務所機構管理辦法;

  3.國際無形資產評估事務所信息庫;

  4.《外商投資財產鑒定管理辦法》;

  5.美國《國際資產評估總覽》;

  6.《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7.中國《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國務院第91號令,1991年);

  8.中國《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國資辦發[1992]第136號);

  9.《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1996年5月7日發布);

  10.《資產評估報告基本內容與格式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財評字[1999]91號)。

  (二)經濟行為文件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

  (三)取價標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產評估司編制的2003版《全國資產評估參數資料選編》;

  七、評估方法

  按照目前國內外對專利技術評估的慣例,定量分析專利價值的方法一般有:成本法(根據開發專利技術所耗費的成本來確定專利的價值)、市場法(根據市場上同類專利技術的成交價格來確定專利技術的價值)和收益現值法(根據專利技術未來帶來的預期超額收益來確定其價值)。

  一般而言,技術無形資產的研發成本與其價值沒有直接對應關系,因此本次分析不采用成本法,也不使用市場法。本次分析選用業界常用的收益現值法。

  所謂收益現值,是指專利資產在未來特定時期內的預期超額收益(本次分析中選用凈現金流量)按適當的折現率折算成當前價值(簡稱折現)的總金額。

  專利的超額收益一般按利潤分成確定,即按投資項目收益的一定比率確定。

  計算公式:

  其中:

  P:分析值

  a:超額收益分成率

  r:所選取的折現率

  Fi:第i年項目收益值

  n:收益年限

  收益年限的確定

  專利技術的壽命分自然壽命、法律壽命和經濟壽命。自然壽命是指專利技術被新技術替代的時間,法律壽命是法律保護期限,經濟壽命是指專資產相關各方合法權益。

  利技術能夠帶來超額經濟收益的期限。

  通常,專利技術的自然壽命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壽命。專利技術的收益期限取決于超額經濟壽命,即能帶來超額收益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專利技術的經濟壽命比法律壽命短,例如,一項發明專利的.有效期為20年,但實際上技術更新一般在短短幾年(5~10年)就會完成,原有的發明技術即使繼續受專利法保護,但因其已不再具有先進性,不能再為所有者帶來超額收益,此時,擁有者會主動放棄該專利技術,說明它的經濟壽命宣告結束。

  專利技術的經濟壽命取決于行業技術的發展更新速度、技術的領先程度、法律或者行政保護強度。由于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并且,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一種新的,更為先進、適用或效益更高的專利技

  術的出現,使原有專利技術貶值。通常,影響專利技術壽命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法規年限、保密狀況、產品更新周期、可替代性、市場競爭情況等。

  確定專利技術的超額經濟壽命期可以根據專利技術的更新周期測算其剩余的經濟年限。對于專利技術經濟壽命的測算,我們一般采用測算技術更新周期的方法來進行測算。具體測算時,通常根據同類專利技術的歷史經驗數據,運用統計模型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