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3篇
導讀: 惡,往往是曇花一現的,都要和作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人都會做錯事,只要會內疚,會慚愧,就是一種美德。因為,會產生慚愧 ...
惡,往往是曇花一現的,都要和作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人都會做錯事,只要會內疚,會慚愧,就是一種美德。因為,會產生慚愧之心的人,一定有一顆崇善之心。下面是云范文整理的高考滿分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 高考滿分作文3篇
高考滿分作文1
魯迅先生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是我要說,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沒了路。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大道、捷徑、坦途,自然為人們喜歡;小道、險路、絕地,往往被人們排斥。習慣于行通衢大道,貪圖于走終南捷徑,久而久之,滋長了惰性,消磨了銳氣,就可能喪失了開辟新路的熱情,斷路與失路的危機將隨之產生。因此,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尋找到別樣的風景。
不趨時,不媚俗,才能走出自己的路。若是隨波逐流,亦步亦趨地行路,必將窒息靈動的個性,扼殺高尚的志趣,而使自己陷入邯鄲學步、削足適履的困境。人各有路,他人的未必就合適你,大家都行的未必你也一定合適。“條條大路通羅馬”,哪一條是與你對路的?這需要你的理智決斷。而能不為時潮所羈絆,不為流俗所動搖,堅定地抉擇自己認定的一條路徑去走,這需要的更是勇氣。比爾·蓋茨、馬云們青年時期的創業之路,不正是他們秉守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昂揚的斗志去奮勇拼搏才成就的嗎?
不知足,不自滿,才能走好自己的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創新之路無止境。《禮記》中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奔跑于創新之路,最需要的莫過于永不知足的精神。喬布斯曾說:“保持初學者心態,放下成功,當個新手。”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常說:“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別看我們現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這個公司就完了。”馬云也常說:“我們要么是在危機中,要么在走向危機中。”正因為他們不自滿,不知足,常懷危機意識,銳意創新,積極創生新機制,研發新產品,以滿足大眾水漲船高,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他們的創業經營之路才掀開了一重又一重的新境界。
英國歷史學家托·富勒說:“走眾人所走的路,你就安全了。”誠哉斯言,但是一味耽溺于眾人所走之常路,陶然自足于安逸平和之境,則可能吞噬了創新的潛能,熄滅了進取的動力。而只有不斷自我挑戰,自我超越,敢于涉險境,闖新路,才能走得更遠!
“深山必有路,絕處總逢生。”生逢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黃金時代,創客們更需有一種敢入深山的闖勁,一種勇履絕處的干勁,從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去激勵和感召一批又一批的追隨者,才能催生一個革故鼎新的“創造”中國!
高考滿分作文2
曾經,我們對飲于清輝之下,賞明月,共話嬋娟;而如今,小學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顆死寂的星球。那么,再當你執起酒杯時,是否還有"但愿人長久"的憂情?愈近的距離,讓充滿詩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帶來便利、知識的同時,也將我們僅剩的一點意象剝奪了。在對美好的事物進行追求時,我們是不是更應存一份謹慎之心,與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離,讓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靈,徊徉于紅塵的林徽因便是如此。當一位才華橫溢的小生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詩歌,當一位才子手執一把油紙傘在雨巷中靜靜守候只為與你擦肩而過,敏感的心難道不曾為此動容?然而,愛情至美,青澀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終究會成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堅守,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距離,讓兩個人的故事被傳為佳話,而不至于讓徐志摩和自己都受傷。在這若既(即)若離的朦朧距離中,他們在對方眼中都變得更美好了。
張愛玲曾經說:"白的天上是一輪明月,而紅的則是墻上的一灘蚊子血。紅的成為了一朵紅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飯米粒。"她這般說,自己也確有這般體會。曾經,她相信愛情,相信胡蘭成,然而情感與空間距離的愈來愈近,卻將兩人都撕扯得體無完膚。距離的接近并沒有給他們之間以絲毫的美感,反而讓他們之間的距離更遠。
在科技館中,曾經保持著一份童真,對著美麗的蝴蝶有著無限的幻想的同學們是否依然有著對美的幻想?看過蝴蝶的翅膀結構后,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見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與詩意,而只能聯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結構了。
紛繁的世界里,我們保持人與人之間的一線距離,人與物之間的一尺距離,人與事之間的一丈距離。或許,曾經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讓你回味無窮;拉近一線距離,那些曾經美的故事、事物會在瞬間瓦解。
保持一線距離,別讓顯微鏡破壞了你,更遠你在我眼中更美。
高考滿分作文3
小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老王,從職高生到焊接師;小劉,跋山涉水捕捉美景。如果從這三個人中選出當代風采人物,我會選擇小劉。
在這個利益至上,人人都追名逐利的時代,小劉依然能執著于自己喜愛的事業,跋山涉水,為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在當今這個時代,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總是步履匆匆,所有事情都像上了發條一樣,快節奏的向前發展,但是,人們卻忽略了許多重要的東西。有多少人,錯過了孩子第一聲的咿咿呀呀;有多少人,因沒有給父母足夠的陪伴而后悔終生。人們總是認為,當物質充盈了,一切就好說了,但他們沒有想到,這是一個永遠望不到盡頭的無底洞,就算有一天,真正到達了物質的巔峰,也只會因失去的更多而感到無盡的空虛和孤獨。
還好,我們這個時代里,還有像小劉一樣的人,能夠與世事喧鬧中,停下自己的腳步,細細品味生活,為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這也許就是捕捉美景的風采吧。其實,不管是哪個時代,都有超然于世事的人。不必說楊絳在當時動亂的年代,依然能有“隱于世事喧囂外,陶陶然專心治學”的清靜;也不必說沈從文依然有著“每日看落日同水鳥”的閑情逸致;單說蒲松齡,名落孫山后便不再熱衷于功名利祿,而是選擇以一碗清茶,待四方過客,聽取一段傳奇,書寫一本《聊齋志異》。這些人,雖都處世事喧囂中,但依然能停下自己的步伐,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生活。
也許有人會以這個世道的整體浮躁為借口,但正如繆爾曾說:“走向外界,我發現,其實就是走向內心”,我們能否把握住生活,主要在于我們自己。可以看到,身處硅谷的喬布斯,依然有著“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的高尚追求。所以,不管我們身處什么樣的時代,只要我們心向往之,到處都是美好的伊甸園。
所以,像小劉一樣吧,記住小劉告訴我們的:人生并不只是生存,更重要的是生活。
讓我們記住這捕捉美景的風采,適時停下匆匆的腳步,為了我們的人生理想,活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