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生作文 > 高考滿分作文

文化高考滿分作文

時間:2023-10-08 08:00:04 高考滿分作文

文化高考滿分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云范文整理的文化高考滿分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化高考滿分作文

文化高考滿分作文1

  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像詩詞歌賦,宋詞元曲。亦或是禮儀文明,典故文獻,構成了中國五千年的古文化。在這些古代傳統文化之中,我最最覺得應當重視的,便是那個“孝”字了。

  為人兒女,晚輩的我們一代,最應注意的便是那個孝字。咿呀學語的我們,不正因這些長輩,才一步步變成了今天的大姑娘、小伙子了嗎?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這些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們呢?

  古人們就很注重孝。重朝從漢文帝倡導以孝治國以來,“舉孝廉是可以做官的,即使是皇帝以孝為溢號,來彰顯皇帝的功德,漢王朝綿延四百多年。孟郊的《游子吟》中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實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報答得了長輩們的恩情。“孝”不是只用嘴說就可以了,古代人還有“棉入母衣,稻草自身”的故事,那個將自己衣服中棉花盡數放入母親衣中,卻把自己衣服中塞滿稻草的男孩,不正是我們的好榜樣嗎?

  當今社會也很提倡孝道。“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中,那個用板車帶爺爺奶奶和癱瘓的父親去縣城看病的十一歲女孩,著實令人心疼,而一個十一歲的女孩理解得如此透徹的孝道。身為初中生的我們難道不如她嗎?不是的!如果我們從現在做起,我們人人都是孝子賢孫。

  當然,我們不可能窮到早晚只吃一鍋粥,或是只有一件有棉花的`單棉衣去讓給母親。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學習,為長輩分憂;可以多做家務,讓他們有更多休息時間。你難道能否認這也是一種孝嗎?也許,你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你放學了,學了一天,很累,亦或是作業太多,可父母們不也上了一天的班了嗎?不也辛苦工作一天了嗎?如果我們主動提出用一些休息時間做些無需太多時間去做的小事,那么父母會有多么快樂和欣慰呢?

  至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傳統文化進入中高考”,我也十分贊同。當今有許多孩子認為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必須的,但誰規定了父母一定要這樣做呢?作為孩子學習做人道理、理論知識、并是孩子一日中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學校有必要讓孩子了解這些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和其它五千年來中國沉淀下來的傳統文化美德。

  “以孝為榮,以不孝為恥”也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識。傳統文化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而那個“孝”字,也是承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所以,我覺得孝是最應該重視的。你覺得呢?

文化高考滿分作文2

  最近,河南衛視播出的《漢字英雄》在文化類節目的喧囂中突圍而出,以一種新鮮氣息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在網絡上掀起了一陣文化熱潮。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空洞的娛樂卻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消遣的“夜宵”和“小食品”。而人們對不斷涌入視野的各類空洞娛樂產生審美疲勞后,《漢字英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人們帶來了別樣的氣息與感受,讓人們在娛樂中領略到了漢字之美,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對此,我卻要說,娛樂與文化可兼得,亦須兼得。

  若娛樂代表的是物質,那么文化便代表著精神。“物質上的不足是容易彌補的,而靈魂的貧窮卻無法補救,”法國文藝復興思想家蒙田如是說。缺了娛樂,或許人們的精神不至于貧乏,可文化一旦缺失,精神注定要頹敗。試問,沒有了文化這一主心骨,人們要如何在物質建設的道路上走下去?有了文化,娛樂便可從中汲取其豐富意蘊,來陶冶人們的情操。蘊含了文化氣息的娛樂節目,同文化一般,能讓人們感受到健康與陽光。

  文化作為人類必要的活動,會越過一切隔閡,尋找人們的心的共鳴,而娛樂可以讓這一共鳴無限擴大。正如最近讓人們在看了眾多娛樂節目后找到新鮮感的《超級演說家》,以簡樸的方式來比誰說得好,從而選拔“中國最會說話的人”。在賽制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職業、不同領域的新銳精英、意見領袖在舞臺上誠意演說,以個性表達自我。各種感人勵志的選手故事,無數次激發了現場觀眾的情感共鳴,讓人們大呼“說的比唱的更好。”

  文化的核心本來就是最有普遍性的、人的生命的脈搏的跳動。缺失了文化的娛樂,便如同夜空失去了浩瀚星辰,時代失去了脈搏。浙江衛視明星跳水真人秀《中國星跳躍》為贏收視率,不惜重金請來明星跳水。它在引起人們關注的同時也招來了無數質疑:“跳水是高風險的運動,明星是娛樂時代的玩具嗎?”《星跳躍》讓人們感受到的是明星們從跳臺上躍下的驚險而非讓人欣賞的文化魅力。而后發生的訓練基地人員溺水身亡事件,更是引起了無數網友的質疑。

  文化之鏈條迂回曲折地穿過所有的文明民族,只有文化長久不衰,我們的民族才會興盛繁榮,這是單純的娛樂無法給予的。

  不伴隨文化的娛樂,不久將成為滅絕,我們何不將二者相結合,把文化的意蘊與精髓植入娛樂,在大眾娛樂中發展文化,讓我們的民族繁榮昌盛呢?

文化高考滿分作文3

  在風云變換的國際舞臺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昔日經濟、政治等“硬實力”,而今大國“軟實力”的分量似乎更重。軟實力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國民精神風貌、思想素質,而民族文化影響力尤為重要。

  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母語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如果一個民族不重視他的母語文化,勢必會走下坡路,至少經濟社會發展潛伏著危機。在行其道的今天,我們瘋狂地學英語,卻淡漠甚至拋棄了自己的母語:漢語。如今毛筆大概成“稀有之物”了,拿過毛筆的人很少,會寫毛筆字的更是寥寥無幾。而日本人卻規定每周一次毛筆字課,我們不反省一下,就這樣看著漢文化衰落,對得起“炎黃子孫”這個稱呼嗎?

  為什么在全球掀起一場漢語熱,各國大辦漢語學校的今天,我們卻不再重視漢語?我們沒有看到語言文化的長遠意義,至少沒有看到眼前所蘊藏的危機。英國、美國每年輸出英語所獲利潤占到了國民GDP的1%多。再看看國內的學生,花這么大力氣學外語,若是學好了還可以,可是大學生甚至博士生研究生的英語水平也不過如此。外語沒學好,母語也差,有些人的漢語水平甚至不及外國的漢語學習者,前不久上海的一次雙語互譯活動競賽中,不少人把“富貴不能淫”這句古訓成“Be rich, but not sexy”(富貴,但是不能性感)。中國學生的語言功底,由此可見一斑。

  聽說前不久申報文化遺產時,端午節被韓國搶先注冊。我們在憤慨之余,為什么不冷靜地想想:別人為什么輕易就能搶走?漢文化源遠流長,先輩珍視,而子孫視之不甚惜,如棄草芥。一些重大的經貿甚至學術交流會全部用英語卻不能用翻譯,這可是在自己的國土上。為什么不能像法國人一樣珍視母語。民族文化要博采眾長,兼容并蓄。法國的保守未免偏激,而我們的漠然則更令人擔憂。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佳句流傳幾千后依然鮮活生動,在于其獨特的音形相結合。我耳邊始終回響著那位韓國網友的疑問:“你們的漢語我認為是世上最優美的語言,為什么亞洲其他國家和歐美重視,你們自己卻不重視呢?”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懸崖邊緣的漢語文化,炎黃子孫到了拯救你的時候了……

文化高考滿分作文4

  讀書會改變人。在這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看來,人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他們的讀者。我們將一勺鹽倒入水杯中,鹽一會兒就不見了,你雖然找不到鹽,可鹽早已無處不在,你能感受到它的真實存在。讀書也是如此,朗讀會在潛移默化中浸潤你的心靈,提升人的見識與素養。讀書還能解惑,作家厲彥林說:“每個人都會遇到岔路,有時往往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猶豫徘徊,深感迷茫……”相信這里的書會給他們答案,這家書店徹夜的燈火會帶給他們溫暖。

  環境會影響人。夜深之時,這些喜歡夜讀的市民、自習的大學生、追逐美好的外來務工者走進書店形成了一個小的群落,你怎么知道他們不會影響到那些流浪者和拾荒者?最近有報道,北大保安20年竟有500余人考學深造,成群逆襲,有的甚至考上研究生,之后當上大學老師。可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試想,這樣的書店不是一個,而是每座大城市里夜晚的一道風景線,有更多的書店在深夜里亮著知識的燈火。如果真能這樣,試想想,有一天,我們的國家里連流浪者和拾荒者都彬彬有禮,今天這家愿意在深夜里孤獨地為別人亮起知識的燈火的書店是多么的可愛!現代新儒家學派代表杜維明說,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便沒有人做,做了也不見得有效果,不見得被人稱道,但做和不做,就不一樣。

  人們常會無奈地感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正所謂在商言商,書店雖然賣的是書,但它仍然是個商店,盈利是它存在的先決條件。這家書店竟然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哪怕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哪怕他是個流浪者或者拾荒者,這個書店還真有點“明知有可能賠而為之”的傻氣。但在現下金錢至上的社會大環境下,我們必須為這家書店的“傻氣”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點贊。梁曉聲認為,“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書店的工作人員說:“我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我也覺得他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這家書店所體現出的勇氣、善良與擔當,是多么地讓人溫暖、感動與敬畏!

  這個書店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書,書的名字叫“文化”。言及此,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