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高考滿分作文匯總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云范文整理的語文高考滿分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
對于學生來說,日常的學習可以大致分為2個部分。在學校聽老師講和自學。當然在一天之中,學校學習的時間所占比重是極大的。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的安排,另外一方面,就是學校學習有諸多的好處。比如說有難題可以直接向老師請求討教,這樣解決問題是最方便快捷的。所以對于我來說,在學校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課堂中,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是首要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課堂一分鐘的時間可以頂的過在課下是許多題。
課間休息的時間,也不單單是用來玩耍的,其實我們可以節省這些時間,去向老師請教一些問題,不懂的不會的問題,在這個時間去請教老師,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自學是我們學習中另一個重要部分。單單從字面上來看,自學只是自己學習,但是若要仔細推敲,自學可不能盲目。其實自學不是自己學習,在自學中當然可以向其他人去討教,取長補短。
有許多人片面的以為語文就是古詩詞,然而并不是這樣的,語文,博大精深。就單從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來看文化,所能學習到的自然不少。語文,就是截取,這些古人的文化再加上現代人的思想,所創建出來的一種文學。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2
有人說,語文即語言與文學。然而在我心中,“語文”不是如此抽象機械的定義,“語文”兩個字于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鐵馬秋風,戰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何謂語文素養?我也認為不只是簡單的斷字識文、吟詩作對,更是一場彌補心智、慰藉心靈、洗禮靈魂的盛宴。
自古以來,無數人醉倒在語文的盛宴之中,在語文美妙的天地里尋索。我曾經在這里看見先秦的繁星,看見墨子和孔子的堅持;看見漢宮的皓月和艷若桃花的折扇,看見王昭君和李香君的香魂;看見高山流水的音符和琵琶的錚錚回響,看見俞伯牙和琵琶女的愁思……如何擁享這場盛宴,讓自己在大快朵頤之時唇齒留香,提升素養,我有自己的回答。
用好課本,把握課堂,品嘗這場盛宴不可或缺的甜點。
翻開語文書,我們能感悟到魯迅批判反諷的犀利,柳永細處著筆的用心,蘇軾廣曠豪壯的視角……一冊語文書就是一部“寶典”,你能從單元導讀中學會提綱挈領,明白學習方向;你能從作者表達中受到思想啟迪,感受到人格魅力;你能從文中積累到優美的詞句,學到恰當的技法。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是讀《紅樓夢》,而沒接受過課堂有效教學的人只看到王熙鳳的刻薄,受過教師點撥的人則能從王熙鳳身上讀出她刻薄背后掩著的自卑、不安和虛假。從孔子開私塾到今日之學校,從未忽視課堂。課堂有效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石,不應遭受質疑。拋棄課堂而大談他路,語文素養無異于空中樓閣。
課堂是語文盛宴的必要部分,但你只能將它視作小巧的甜點。它能為你帶來各種各樣的美味,增添你語文學習的樂趣,扎實你語文素養的基礎。但只有課堂是不夠的,正如只吃甜點營養不足一樣,功夫還要下在課外。
課外閱讀,博覽群書,暢享這場盛宴最全面最營養的主菜。
輕薄的書頁翻過,喂大的是一個人的生命格局。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平庸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簡單得鏗鏘有力。蘇軾飽讀詩書,更被宋神宗贊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一場烏臺詩案把他從九重天的朝廷貶到荒涼的黃州。他忍受的不只是惡劣的環境、同僚的排擠,還有心靈的拷問。是什么讓他支撐下來?我想應該是他在書海中歷練出來的胸懷。蘇東坡能于逆境中留下諸多曠達樂觀的詩文,終成文學大家,與他廣泛閱讀積累的廣博學識,和從中汲取儒道佛三家思想精髓而形成超然物外的心境,是密不可分的。俗語云:“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諸葛孔明居于一隅,卻知天下,料事如神,這應該也是他博覽群書的自然結果。在浩浩史書中,他明白了古今更迭的規律,推演出現實的變遷。在書籍構建的世界中,孔明是一個冷靜的智者,靜覽古今興亡變遷,閑看世事風云變幻。于是《出師》一表千古揚名,三分天下功勛卓著。同樣,作為中學生,只有大量課外閱讀,方能厚積薄發。課外大量閱讀,能煉出博大的人格胸懷,烹出豐盛的文化大餐。課堂所學當然有限,廣覽多讀方能彌補課堂不足。讓自己在博覽群書中,開闊視野,增加積累,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在我看來,課外閱讀才是語文盛宴的主菜。語文素養的高低差異,與課外閱讀質量的高低有密切的關系。精選好書,潛心研讀,就能烹出滿漢全席。
課外除了大量閱讀,還需要學用結合,向生活這部無字書學語文,語文素養才能更加完善而厚實,語文盛宴才具有綿久的味道。
走向生活,走向實踐,品味這場盛宴濃烈而醇香的美酒。
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試想,李白自川蜀出,這才看見奔流的江海、巍峨的高山和熹微的晨光。遍走祖國大好河山,孕育出了他的浪漫情思和向上胸襟。李白懷揣一份豪情,一份志氣,走向京城世界,走向社會生活,在虛虛實實、起起落落中,成就了他的思想和性格。可以說,無游歷祖國山河的社會實踐,則無詩仙李白及李白的浪漫詩篇。腳下的足跡給他飛揚的文采,生活和實踐是他的搖籃,文學是他的安魂曲。有人說,真正的學習是實踐,因為“實踐出真知”。語文學習也一樣,必須在生活實踐中去檢驗,去豐富,去完善,去提升。學習、積累,是為了運用、創造。語文學習要走向社會,用于生活。這樣,你的語文素養才能得到錘煉,得到充實,得到升華。在生活實踐運用語文,是更深入的學習。社會實踐尤如這場盛宴中的美味烈酒,使宴會更醇香綿久。
語文魅力無限,語文學習無處不在。看到“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讓人想到又一度春秋已過,又一段韶華已逝;看到“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蟬鳴”,讓人想到夏夜蟬鳴,聞到空氣中的稻葉清香;看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讓人想到飛絮滿天,芳草萋萋,于飄渺中感受人生的真諦……讓我們盡情徜徉在語文的天地里,擁享這場盛宴,細品精巧的點心,暢享滿漢全席,啜飲甘醇美酒。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3
年少時曾拜讀過川端康成先生的《禽獸》一書,對這樣的描寫唏噓不已:
“少女躺在那里,母親為她穿上和服,慘白的臉上抹了兩抹嫣紅,如同新娘一般美麗。”
是什么樣的人用這樣不帶一絲嘆息的語句描寫出如花生命的逝去?在當時的我眼中,這一切過于殘酷了。
多年之后,隨著閱歷的增長,我終于有了新的理解,川端先生只是仰望星空之后,發現了星空的浩瀚與大地的束縛吧。有人指責說文學家是最脫離實際之人,他們存在于幻想與虛無之中,無所事事。我認為在這個講求“腳踏實地”、追求實際利益的年代,文學家是將夢想與實踐結合得最好的人,他們仰望星空得到天穹的召喚,以夢想領航,在前進的路上,他們發現了地面泥濘不堪甚至還有鐵索牽絆,于是他們放棄了實體,選擇在自己夢想的路上朝自己的星空一步步走去……
在著名畫家古賀春江自殺之后,川端先生曾這樣說:“我不贊成自殺,死從不為死而死。”誰能指責這樣的人是脫離實際,不腳踏實地,生存于虛幻的呢?我想,川端先生曾經努力嘗試過,與世事相融,與時代相合,但戰后社會的支離破碎,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那片星空的強烈召喚,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川端先生放棄了我們——1979年的一個春日,川端康成打開煤氣,自殺于公寓內。這里的死亡已經不是逝去的意味了,川端先生解脫了,他無所牽掛地朝他曾經仰望的星空走去,一步一步,越來越接近……
死亡這種行為仿佛對文人有著特殊意義,屈原、芥川龍之介,以及我們今天的詩人海子、麥地……都選擇了這條路,去追尋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還要嘲笑他們嗎?你可曾想過他們也曾在你們的泥潭嘗試過?你可曾想過他們才是在仰望星空之后發現大地束縛的人?你可曾想過,當你自以為腳踏實地地在這里掙扎,被利益驅使的時候,他們正在接近星空,接近夢想的地方俯視著你,看你在渾濁不見星空的地方泅游?你可曾想過他們才是堅持本真的人?
——你呢?
誠然,我并不贊同自殺這種行為,我同樣堅信一個生命的逝去,必會帶來缺失與遺憾。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為腳踏實地的時候,你頭頂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經堅信的天空?你是忘了它?還是已使它混濁不堪?
請記得仰望那片星空,請擺脫泥潭,真正地腳踏實地朝夢想走去。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4
語文是什么?語言和文字?我卻不這么認為,因為它是祖國的靈魂。
生活處處有語文,它在我們心里,在我們的腦里,甚至在我們的甜蜜的睡夢里。學好語文是我們做好一名中國人的基礎,我愛我的國家,我更愛語文。
沒有哪一個人說他真的懂語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語文的真諦。語文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而所謂的靈魂應該是空靈而且動人的,假若這個靈魂死氣沉沉,那么這個國家也會衰敗。國家的綜合實力中不能缺少語文,個人的自身素質里不能缺少語文。語文是國家的基礎,是人民的信念。我們不能死學語文,語文是比數學還難的一門學科,它在于日積月累,所以在上課時,我們必須聽講,因為稍不留神,就與下文無法串聯,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要自主挖掘書中真諦,參考書,資料書,能不要就不要,因為它們只會干擾我們的思維,我們要跳出大腦里的束縛,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語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認知,所以課堂就應該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質疑。
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我們要善于發現。你會瞧見:水滴石穿是語文,時間流逝是語文,團結拼搏是語文,到處都不缺乏語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要努力的學習,認真刻苦,這樣才有美好的未來。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語文之上,學不懂語文,你讀題肯定讀不懂,學不好學問,你做題肯定不理解,每門學科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永遠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別人問我,你是哪里的人,我會驕傲的說:中國人!別人問我,你的祖國有什么讓你驕傲的,我堅定地說:語文!
作為一名中國人讓我驕傲,因為國家,因為語文,讓我自豪。
更多高考資訊請關注,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敬請期待!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5
走近香山之命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著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的散落,帶著自然的清新的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軟,踩上去如
同踩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便鞋子上沾滿土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為養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里的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棱撲棱地飛向空中,帶著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里的樹,紅中夾帶著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須向地下室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歷過的滄桑。這里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么美,為什么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里美麗的景象是否地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自然啊,你為何這么美?讓我站在香山里為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云涌,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中就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他們卻給他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她們繪制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電視與電腦體驗不來的,因為這里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彌漫在空中。可惜時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小了,匆匆忙忙踩著混和樹葉與雨水的之地,帶著這里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又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