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滿分作文錦集六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云范文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高考滿分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
往年因分數過于集中而造成的高考作文啤酒肚現象今年被瘦身。記者昨天獲悉,本市高考語文試卷到昨天已總體閱完。伴隨今年作文評卷檔次的調整,今年作文成績區分度更為合理,不僅平均分略有提高,55分以上的高分作文也明顯增加,其中滿分作文接近30篇,多于去年的20篇左右。
考生作文拿到滿分的確很不容易。語文閱卷專家介紹,作文拿到滿分60分,需要兩位背靠背的閱卷老師同時給出60分,如果一人給60分,另一人給59分,考生作文的得分將按59.5分來計。滿分作文給得比較審慎,可給可不給的作文肯定拿不到滿分。
雖然今年高考生比去年減少4000來人,但高分作文的數量反而比去年多,無論是50分以上的一類文、55分以上的高分作文,還是60分的滿分作文,都比去年有所增加。除了滿分作文,今年高考還出現了不少59分的超高分作文。專家分析,這既和考生表現不錯有關,也和今年高考作文檔次調整有關。
據了解,相比去年,今年作文評卷不設習慣的36分及格線,調整了一類文到四類文的起評分,如一類文起評從往年的55分調至50分,以便作文成績拉開檔次,避免因過于集中在41分到42分之間造成擁堵。
今年作文成績區分度體現得更明顯,有利于學生拉開檔次。部分閱卷老師表示,雖然40分左右的中部難免比較大,但擁堵情況有所改善,分數分布狀況更加合理和開放,便于高考選拔人才的需要。
據介紹,今年高考作文成績分布比過去更均勻,作文平均成績也比去年穩中有升,為42分左右。有專家表示,考慮到語文試卷總體得分狀況,預計今年語文平均成績約為100分,比去年略有下降,在難度把握上更加適當。
專家表示,今年高考出現了不少滿分作文,也有極少數空白卷零分作文,但并沒有出現令人感到怪異的另類作文。北京高考作文的命題和答題近年來都體現了穩健風格。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2
1. 成功是白天的太陽,那么失敗就是黑夜中的星辰,沒有星辰的降落也就不會有太陽的升起,耀眼的太陽也會有被烏云遮掉的時候;成功是甜果,那么失敗就是酸果,甜果在最初卻是酸苦的,也有不少甜果會甜得發苦發爛。
2. 未經歷坎坷泥濘的艱難,哪能知道陽光大道的可貴;未經歷風雪交加的黑夜,哪能體會風和日麗的可愛;未經歷挫折和磨難的考驗,怎能體會到勝利和成功的喜悅。挫折,想說恨你不容易…… ⑥如果說人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么挫折則是一個驟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說人生是湛藍的天空,那么失意則是一朵飄浮的淡淡的白云。
3. 希望大海風平浪靜,卻常常有狂風和惡浪。希望江河一瀉千里,卻常常有旋渦和急流,希望生活美滿幸福,卻常常有悲傷和憂愁。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逆境失意會經常伴隨著我們,但人性的光輝往往在不如意中才顯示出來,希望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巨大的無形的動力
4. 風從水上走過,留下粼粼波紋;陽光從云中穿過,留下絲絲溫暖;歲月從樹林走過,留下圈圈年輪,朋友,我們從時代的舞臺上走過,留下了什么呢?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3
車水馬龍的喧囂,觥籌交錯的迷離,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兩人一馬,明日即是天涯”般純粹淡然,而是被混沌復雜的種種現實包裹著。
當你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錯綜復雜的人際圍城中覺得力不從心,一切映入眼簾的數字和字母此刻都會變成冷漠的嘲諷,唯一能夠感到慰藉的,也許便是那些曾經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時內心的感動;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時的灑脫,是“慢慢走,讓靈魂跟上來”時的釋然。是的,語文素養是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詩意,也是一個國家文化最堅硬的鎧甲。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的教學中,分析問題,領悟規律,跟著老師的步伐,去拜訪那位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著粉色旗袍從江南雨巷裊娜走過的姑娘;我們或是通過對古文知識的構建,去感受離騷的蕩氣回腸,去品味蘭亭的瀟灑飄逸,去吟詠蘇東坡的豪放和柳三變的婉約;我們亦可以在社會實踐中,途徑不同風景,體驗人生百態,將最真實的感悟記錄成最動人的篇章……然而,我以為,我們更需要的,是通過課外閱讀來靈活選擇符合我們品位與時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后的深意,進一步了解這個時代的聲音。也正是從大量課外閱讀中積累厚重的文化底蘊,才可以讓我們擁有更獨到的見解,更長遠的目光,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有更加細致周到的分析與感悟。閱讀,是文字與心靈的交流,思想與思維的碰撞,語文素養之花,便是在閱讀之美中悄悄綻放的。
“讀夠了《青銅葵花》里的憂愁樸實,誰不惦記著《神雕俠侶》的回腸蕩氣?看厭了賈府里的肅穆迂腐,誰不會想到孫猴子的精靈古怪?在讀《紅巖》心潮澎湃后,想在《邊城》里尋找回歸鄉土的寧靜?!薄陜H12歲的小學六年級學生聶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讀過一篇著作,她便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將文章結集成冊出版,取名為《希子的腳印》,北大教授孔慶東和《百家講壇》“十大名嘴”紀連海更是對該書聯袂推薦。并沒有初高中課本知識與方法的積累,也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聶希子只是通過對大量文學著作的閱讀與感悟便擁有了極高的語文素養并得到了社會大家的認可。
文以遣志,語可興邦。語文素養決定著一個人思想的深度,也決定著一個國家發展的高度。閱讀,乃悅讀也。悅讀之美,在于孜孜不倦地積累,在于天馬行空地想象,在于觸碰心靈地感悟。
愿我們都可以做一位心悅誠服的讀者,縱使世界愈發聒噪,我們依舊可以在繾綣的文字中收獲內心的豐富與安靜。愿在悅讀之美中綻放的素養之花可以相伴我們,一路靜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載途……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4
用心感受,自然近在咫尺
看天光云彩,能測陰晴雨雪;漫步林間,能觀草長鶯飛,枝葉枯榮,可無法細說萬物之性。打開電視,輕點鼠標,可知萬物原理,可無法身臨其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在我看來,身臨其境,用心感受,即便不知萬物原理,自然也并不遙遠。
看來山峻嶺,清流激漓,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卻能用心感受山的'巍峨,水的靈動;看萬花紅遍,綠蔭環繞,即便你不懂花的種美,樹的生長,你卻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樹的奉獻;看繁星閃爍銀月懸空,即便你不懂星星的距離,你卻能感受黑夜的神秘與趣味。由此可見,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雖不知萬物進化理論,卻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靈魂。自然,近在咫尺。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獲得身心愉悅。古人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碑斈阗N近自然,你會收獲不少意外的驚喜。當你與家人朋友出外旅游時,因為有清泉叮咚,你會收獲趣味;因為有雄偉瀑布,你會嘆為觀止;因為有蟲魚鳥獸,你會驚喜不斷。當你在自然給予你的一切中享受,當你被自然親切納入懷抱之時,你是否有發現,即便你不懂鳥性不
懂花語,你卻已經與自然如此貼近?你是否有發現,是自然帶給你的喜悅與驚奇,讓你覺得自然其實并不遙遠?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華。蘇軾被貶黃洲時發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洋壯立,使他認識到人生短暫,何必難為自己?才會有他積極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嵇康喜愛竹林,喜愛竹林中悠閑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麗,使他擁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與世同流合污。我認為,我們從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華,能使我們的涵養進一步提升,使我們的信念更加堅定,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圓滿。而這一切,難道懂得萬物表面的原理能比得上嗎?
誠然,有人認為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認,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我們可現清楚了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這一切卻只停留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諦,所以這樣,自然只會“越來越遠”。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風的靈動,融摸水的溫潤,你便會窕爾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會發現,自然,就在身邊。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5
1、投機取巧
在語文試卷的作文中常會出現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不少考生在寫作文時,把試卷的一道閱讀題修改一下意思就照抄下來,最后打分當然是只有標題的2分。
雖然高考改卷是一人一題,但改作文的老師是不會一時被蒙混過關,一旦被發現,代價是非常慘重的。因此高考改卷老師提醒:在寫作文的時候不要投機取巧,就算水平再差,隨便寫一些符合題意的內容,一般拿個35分左右是沒問題的,這總比得到2分好。
2、時間不夠
有不少往屆高考的考生,作文的開頭寫得十分精彩,給改卷老師的印象極高。但把考卷往下看的時候,只寫了400字就沒有了,這明顯是因為時間不夠,而沒完成作文。
這原因是在做作文的時候就磨磨蹭蹭,平常沒有時間限制,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也沒發現隱藏的問題。一旦到了高考,問題就出來了———緊趕慢趕,最后還是來不及做完。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復習過程中,要加大時間的把控效率,要做到在高考的時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答題。
3、主題不明
還有不少考生寫作文思路不明確,結構混亂,亂喊口號,結果把文章的主題都掩埋掉了。要知道,高考評卷是一項任務重又辛苦的工作,除了要保證評卷質量,還要保證評卷速度。高考評卷老師往往只能抓關鍵詞,有則得分,無則扣分。
這要求我們不要下筆千言,不切主題,把文章的主題思想都掩蓋了。否則,高考改卷老師找不到中心主題思想,會扣掉文章的一大半分數。
高考評卷老師提醒廣大考生在平時的寫作訓練要有一定的答題技巧,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才能在高考中決勝千里!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6
年少時曾拜讀過川端康成先生的《禽獸》一書,對這樣的描寫唏噓不已:
“少女躺在那里,母親為她穿上和服,慘白的臉上抹了兩抹嫣紅,如同新娘一般美麗。”
是什么樣的人用這樣不帶一絲嘆息的語句描寫出如花生命的逝去?在當時的我眼中,這一切過于殘酷了。
多年之后,隨著閱歷的增長,我終于有了新的理解,川端先生只是仰望星空之后,發現了星空的浩瀚與大地的束縛吧。有人指責說文學家是最脫離實際之人,他們存在于幻想與虛無之中,無所事事。我認為在這個講求“腳踏實地”、追求實際利益的年代,文學家是將夢想與實踐結合得最好的人,他們仰望星空得到天穹的召喚,以夢想領航,在前進的路上,他們發現了地面泥濘不堪甚至還有鐵索牽絆,于是他們放棄了實體,選擇在自己夢想的路上朝自己的星空一步步走去……
在著名畫家古賀春江自殺之后,川端先生曾這樣說:“我不贊成自殺,死從不為死而死。”誰能指責這樣的人是脫離實際,不腳踏實地,生存于虛幻的呢?我想,川端先生曾經努力嘗試過,與世事相融,與時代相合,但戰后社會的支離破碎,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那片星空的強烈召喚,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川端先生放棄了我們——1979年的一個春日,川端康成打開煤氣,自殺于公寓內。這里的死亡已經不是逝去的意味了,川端先生解脫了,他無所牽掛地朝他曾經仰望的星空走去,一步一步,越來越接近……
死亡這種行為仿佛對文人有著特殊意義,屈原、芥川龍之介,以及我們今天的詩人海子、麥地……都選擇了這條路,去追尋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還要嘲笑他們嗎?你可曾想過他們也曾在你們的泥潭嘗試過?你可曾想過他們才是在仰望星空之后發現大地束縛的人?你可曾想過,當你自以為腳踏實地地在這里掙扎,被利益驅使的時候,他們正在接近星空,接近夢想的地方俯視著你,看你在渾濁不見星空的地方泅游?你可曾想過他們才是堅持本真的人?
——你呢?
誠然,我并不贊同自殺這種行為,我同樣堅信一個生命的逝去,必會帶來缺失與遺憾。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為腳踏實地的時候,你頭頂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經堅信的天空?你是忘了它?還是已使它混濁不堪?
請記得仰望那片星空,請擺脫泥潭,真正地腳踏實地朝夢想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