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生作文 > 高考滿分作文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

時間:2023-10-11 11:34:11 高考滿分作文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范文

  下面就由云范文來為大家帶來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范文,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范文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范文(1)

  人心是剛與柔的統一體,堅硬與柔軟的并存使人既得以留有珍貴的棱角,保存鮮明的個性,堅持內心的準則,又得以體味世間的溫情,維持人性的溫度,感知世事的溫暖。

  只有剛柔相濟,均衡統一的健全人格才得以成就和諧的自我。

  太過強硬的人往往過分在意自我意志的實現,過分恪守自我的準則。

  性格中不摻柔軟的堅硬最終會如一堵圍墻一般隔絕與他人的正常交流與交往,將冷漠與隔閡一并種在人心底。

  海瑞有“抬棺罵嘉靖”的凌然與強硬,卻沒有半點柔情留給自己的親生女兒,恪守三綱五常的倫理,以致將拿了男家丁一塊糕餅的女兒餓死。

  可見,過分的強硬即意味著不知變通的固執和不懂情感的麻木,最終會如雙刃劍一般傷人傷己。

  但內心太過柔軟同樣不好,因為過分的柔軟會讓人喪失正確的是非觀。

  當好人與壞人,好事與壞事均被無差別的平等對待,泛濫的愛心與同情心就廉價到無意義,一味的妥協與退讓只會促使大罪惡的滋生。

  由此觀之,過分的強硬與柔軟都會導致人格缺憾的產生。

  真正和諧的自我,應當如稼軒一樣,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鐵血豪情,亦有“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的刻骨柔情;應當像龍應臺一般,有與兒子安德烈互通書信的慈母情懷,又有憤而質疑“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的浩然正氣。

  生而為人,我們既要對大是大非的恪守,又應有對小情小愛的珍視;既要堅守住自己的人生準則與態度,又應葆有對風花雪月作出靈敏感知的能力。

  梁曉聲有言:“以敢憎而與可憎較量,以敢愛而捍衛可愛。

  以與可憎之較量而鎮壓可憎之現象,以愛可愛而捍衛可愛在我們生活中的發揚光大。

  ”善哉斯言!必要的強硬,才可守住所真愛的柔軟;適當的柔軟,方可凸顯出真正的強硬。

  柔軟與強硬雖涇渭分明,但并非南轅北轍,事實上,他們相傍相依。

  愿我們皆能追求剛柔相濟的健全人格,收獲自我的和諧統一。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范文(2)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便是所謂人心的奇妙之處,有堅如磐石處,亦有溫柔如水時,二者周旋歸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個和諧的自我,卓然而立。

  誠如畢淑敏所言,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

  人心,首先應該是一座堅固的堡壘。

  以道德準則為盾牌,以理想信念為防線的我們都是天賦使命的戰士,應有勇氣也有毅力捍衛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東西,像英國文豪托爾金在《魔戒》中詮釋的那樣,“相信這世界并非不可救藥,而一定存在某種良善,值得我們奮戰到底”。

  沒有人能做到始終無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話之中的品質,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讓對“自己的勇氣有一天會消耗殆盡”的擔憂戰勝被“人世間的陰雨灰色簾罩”蒙蔽的恐懼。

  守護堅實穩固的初心,也即守護生命耿直不移的態度,這才能成全生命偉大力量的展現。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應有的堅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執,冰冷剛硬到不可觸碰也便更不應成為人生的常態,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讓心靈受到溫存與愛意的滋養,由寸草不生的荒蕪變為處處繁花的錦繡。

  是啊,在這個正在被冷漠的鐵壁銅墻侵占的世界里,我們總以為百毒不侵刀槍不入的自我封閉就是堅強,可如果我們連呵護真誠、期許美好、擁抱愛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這種機械的行為構成的將不配被稱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過”。

  我們既然沒有理由封存扼殺美好,何不以最陽光的姿態享受心靈深處的柔軟?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軟的東西,與堅硬的組成部分一樣,都是構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堅亦柔的心靈,方能塑造成和成諧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這一道理的人,一定會懂得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寫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的溫存,因為堅強與溫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對立的'存在;一定會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風流》中唱出的“靈秀上眉頭,浩氣存胸口”的灑脫,因為心堅如石或豪情滿懷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養;一定會欣賞詞作者荀夜羽表達的“擊鼓動遠雷,琵琶脆漣漪”的和諧,因為勇氣與溫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構形。

  所以,要想造就一個和諧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動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讓這方寸之地,亦堅亦柔,亦剛亦讓。

  心在方寸,所求為何?亦堅亦柔,成和成諧。

  如此,方能一路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盡光明磊落。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范文(3)

  隨著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發起富豪慈善活動,慈善之風便如無數個超級颶風,迅速席卷全球。

  這似乎是一種皆大歡喜的事情,捐者開心,得者開心。

  然而,并不是所有貧困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過免費的贈予。

  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是一種施舍,一種尊嚴的丟失,骨氣的丟失。

  那么,當慈善也遭遇“滑鐵盧”,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作為一個施善者,有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

  中國富豪陳光標高調行善,在獲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

  原因在于他的急躁與高調。

  在他的每一張宣傳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過他援助的貧苦百姓。

  但是那些解決了生活困難的農民,即使是笑著的,也難掩一臉的卑微與怯弱。

  陳光標這種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尊嚴,活活地擠走了他們的骨氣。

  相反,大連市的微塵就做得比陳光標好多了。

  微塵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由無數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給需要的人送去錢財,卻不留名,不求回報。

  這種慈善方式不僅給受助者留下足夠的尊嚴,還很有可能感動他們,從此也加入微塵行列。

  由此可見,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實大不相同。

  窮人也有尊嚴,當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

  慈善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心靈上的。

  因此,用一種更溫和,更合適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其次,作為一個受善者,要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

  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終活活餓死在街上。

  且不論施飯者態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險時仍爭一時意氣,往往得不償失。

  接受他人資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點骨氣,但這并不代表盲目拒絕他人好意。

  臺大校長黃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魯去感謝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國大媽卻一臉嚴肅地拒絕了,并要求他去幫助更多的人來感謝她。

  黃中天謹記在心,一生中資助了無數學子。

  黃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該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過的善意經自己的手向四周擴散,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遠。

  當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執己見。

  只有雙方平心靜氣,改變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態,才能使這場慈善皆大歡喜,施者開心,受者也開心。

  大家互相理解,你澆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樹更加拙壯成長。